展会简介

本届设计周将继续秉持“设计之都、智慧城市”的理念,以“设计2020”为主题,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为城市发展的难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设计服务行业的发展探索方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

  • 751D·PARK

    发现新奇好设计

  • 意匠集

    100位意匠的作品展

  • 大栅栏设计

    “心中势”集结号

  • 设计佳作巡回演出

    中华世纪坛惊喜无限

  • 让日常不单调无趣

    Q:本次参加北京设计周的目的是?将会带来什么作品?

    A:北京设计周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设计活动。艺文、创意类活动也比较丰富,每年这里都有些新的东西。我们很高兴能参与进来,和不同领域的朋友多交流。再者设计周的一个重要场地是大栅栏,吱音的体验店所在地就在这里。看到近些年这样的历史街区复兴,艺文设计能和胡同的生活感共存,也着实是件高兴的事。正好把今年9月刚推出的“角度的想象力”系列带过来,算是新品在自家店里正式跟大家见面。当然过往作品也都会在体验店里展出,欢迎来玩。

    Q:请您介绍一下新产品的亮点和设计理念。

    A:吱音是亲切温暖的,有时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小小的惊喜。这一直是我们不变的理念。今年秋季新系列取名“角度的想象力”,它来自对角度的思考。当代人的生活多数是日复一日身处不变的环境、做相似的事,好像处于某种常规中。但我相信,即便是“日常”生活,也不会是单调无趣的。如果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像个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和热忱,就会发现日常丰富的一面,我们自己也可以让它变得更加有趣。举两个例子。这次的新品“小天地桌”就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设计的。这张桌子最特别的地方是桌面底部设计了布艺软包。平时我们坐在桌边时可能不会在意到桌底,但喜欢钻到桌子底下的小朋友就不一样了,那里就是他们的小天地。这个柔软的布艺软包保护孩子不会碰伤,看起来也很可爱。再比如说“任性的桌”,它其实是一系列壁式置物架。我们代入家具的视角,设想桌子有了生命和小脾气。这些“桌子”看起来是鲜活的,但它们又很实用,变换角度摆放就可以实现不同功能。

    Q:如何看待城市与设计之间的共生关系?

    A:这里的“设计”,我理解应该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范畴,大到工业,建筑,小到生活用品等。它包含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城市的概念则是人文的一个区域划分。从这个层面来说,城市与设计相互影响和依存。设计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气质和人文风貌,而城市的发展又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设计发展驱动力。家具、家居设计作为“大设计”之下的一个细分领域更多是影响个体的生活体验。我很喜欢张永和老师对设计做的一个简单的阐述:“设计能使生活更加方便,更舒适,更有趣。设计就是为了改变生活。”当设计改变了城市当中,每一个个体生活的时候,便改变了这个城市。

    Q:通过这次展会,希望给观众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A: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相信,即便是“日常”,它可能平凡简单,但也不会是单调无趣的。吱音一直在做的,是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注人的生活状态。这一直是我们设计的灵感来源。每一件吱音的作品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有时候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来满足某些日常需求,有时候是带来意外惊喜。看到有朋友说吱音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家还可以这么美,看到朋友们因此跟所处的空间和生活有了更多有爱的互动,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

    Q: 如果要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设计周亮点,你会推荐?

    A:我会推荐大家来大栅栏设计社区看看。很多有意思的展厅和店铺开在这里。另外这里也会举办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讲座,社区互动的手工作坊等等。今年在茶儿胡同有个“大栅栏更新计划展”,就是讨论这里的规划和发展变化。当然,走在老建筑老街区里面,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肌理,本身就很有意思。

  • 发展属于文化的设计

    Q:本次举办和杨澜小姐携手举办展览的初衷是什么?将会带来什么作品?

    A:我来北京6年了,第一届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我们就有参与。来北京这么久,我觉得北京很友善,非常的包容我、关注我、支持我,所以我觉得对北京设计周你还是有情感的,我就把这个设计当做我每年发表新作品的重要的展览。新品就是榻系列,由榻系列引申出来的椅子、沙发,有二人和三人座的,还来不及赶出来。还包括茶桌、桌书龙、新的茶壶“不太圆”。

    Q:请您介绍一下新产品的亮点和设计理念。

    A:这个榻在西方也有榻家居,顾名思义是日间的床,我们中国传统的榻也差不多,我们看到宋元明清的文化里,榻出现的时候周遭的人都是欢乐,榻是介于沙发和座椅,是躺、卧、坐特殊的家居,我觉得很有意思,人在玩儿的时候比较容易学习,而且能够比较容易迸发出创意,我用榻,重新定义榻,当然竹以前做过所谓的凉榻,我现在利用竹条的特性。

    Q:通过这次展览,希望给观众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A:因为我一直在做珠竹子啊,包括这次也跟杨兰小姐合作也做回我的老本行-珠宝设计,虽然我不想再做珠宝设计了,可是我从珠宝的设计里面得到了很好的观念跟习惯。珠宝设计,材料很贵重,我们不能够浪费,所以我们变成一个习惯,对材料都很珍惜,不管什么材料都不会随便浪费。但相对于竹呢,竹对于国人来讲,它是比较低贱的材料,到处都可以找得到。实际上对我而言,并非如此,我们计较的是材料的特性,所以想通过这个展览告诉更多的人,竹材是很好的材料,它代表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代表文化这么重要呢?我想要发展属于文化的设计,大家在讨论怎样做原创的设计,我相信这个方向跟方法都是很简单的 ,不过是做了一个案例。对于竹而言,如果人们认为这个材料有价值的话,它就会有对应的工艺,有了这个工艺,就会有这些设计出现,所以我就用当地的材料,以当代的思维去看现今人们在这个土地上面会有的问题或者是未来的问题,我们现在都讲环保,这是一个最大的命题,这是做设计的人不可逃避的事实。

    Q:为什么将清庭和LAN珠宝双展定义为“宁静的力量”这样一个主题?

    A:宁静它代表竹的外观,竹可以代表我们的平和和安宁的感觉。力量是指竹的特性,比如它的刚性、弹性、韧性、柔,所发出的能量。最重要我们讨论的还是竹的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珠宝是金属矿物与矿石结合,原来这些矿石也是安静的深埋在深层的地下,人挖出来以后制作成珠宝,珠宝被制作成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安静的雕塑。当你佩戴它的时候,可以由内而外,珠宝多是心理层面,你佩戴珠宝的时候会有内而外产生特别的力量,会有不同的态度。

    Q:您一直致力于做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设计,为什么背负着这样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A:其实我不觉得这是个责任,你是个中国人,你是个中国设计师,你难道不能做跟自己文化有关的设计吗?如果做不到就干脆不要做设计了。可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受的设计训练是在西方,现在一般设计师他要做设计会倾向那个方向,西方设计从工业革命开始,工业设计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的问题,我认为工业设计的本质就是掠夺,从以前掠夺其他文化资源,现在掠夺大自然,这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所受的设计教育,从来没有讲过中国设计和工艺,可能我们自己自卑,经历了那个时代。偏偏我们祖先讲的开悟观,讲的不忤逆自然,运用大自然给我们好的材料,运用人的智慧发展出来,除了运用这个关系对应未来,最重要的是,中国这么大,难道我们没有设计吗,我们应该发展一套属于我们自己设计的思维出来,我来了北京就在做这个事情。

  • 实现用户实际需求

    Q:本次参加北京设计周的目的是?将会带来什么作品?

    A:“北京设计周对于展示和传播设计作品是一个优秀和重要的平台,我们从13年开始就在持续参加北京设计周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带给我们很多收获;今年一如既往,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机会更好地和支持喜爱我们的用户交流和互动。这次参加设计周的使我们工作室今年的几件新作品,包含了一件四门柜和一个梳妆台,是我们在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和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Q:请您介绍一下新产品的亮点和设计理念。

    A:这次的新品更加偏重用户实际需求的实现和满足,结合当代年轻用户的日常生活,设定了很多更加实用的细节来匹配,同时在比例和节奏的控制上也做了一些差别常规的造型,希望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家具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美学符号,可以让室内氛围以及生活变得更加独特和美好。

    Q:如何看待城市与设计之间的共生关系?

    A:设计对于城市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也更应该成为一种责任;在生产秩序的同时也应该触动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可以把每个人塑造成独特和独立的个体,带给人更多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启发和自由。

    Q:通过这次展览,希望给观众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A:我们愿意支持和喜爱我们的用户能够通过这次展览看到我们的成长,也希望继续把我们反思日常和颠覆常规,从新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的想法继续传递给大家。

    Q:如果要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设计周亮点,你会推荐?

    A:这次在三里屯太古里橙色大厅的“意匠集”活动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艺术家和手工匠人,从传统、设计、商业等诸多角度来呈现原创设计的处境和现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展览,同时展览期间会有很多种类的互动和分享来邀请观众参加。

  • 传达对生活的理解

    Q:第几次参加北京设计周?如何评价北京设计周?

    A:我们参加了四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面向于社会与大众的设计盛会。目前,大部分国内的设计类活动,都还比较局限或集中于设计产业及相关领域中,而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视野、影响力、触角和覆盖维度,都更为广泛与活跃。

    Q:两大分会场(大栅栏和金宝汇)准备的联展内容有什么不同?是如何理解两大展区的主题?

    A:大栅栏劝业场“心中势”展览,主要是在探索和发掘中国本土优秀设计师的内心思考及创意方向。它以不同单元、不同个体类别进行呈现,最终展现出整个设计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导向性影响。金宝汇-家天地DOMUS TIANDI,作为今年设计周新增的分会场,以“东西对弈·设计天地”为主题,展现了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艺术品。其中,“聚艺”展览,是整个主题中不可或缺的东方版块,它通过艺术品、概念厨房系列、限量艺术设计品、手作、家具新品等,展开了与西方顶级设计的一场独特交流。两个展览中,我们的作品Suit休闲椅、Ping屏风、Choker落地灯、Fan 边桌都会分别呈现。

    Q:如何理解“适”?设计和日常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A:关于“适”这个问题,“适”里面会有很多层的意思,会有舒适,适度,合适,意思都会有所区别,我理解的“适”,是设计能够匹配我们希望能够被关注的人群,并能以合适、恰当的状态产生交集。当然,设计也分为很多种设计,艺术设计,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其实都是为了生活服务,概念设计更多的是为了引领生活,探索生活;艺术设计则是去满足生活中高阶精神层面的需求;而产品设计更加现实,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情感问题,功能问题,应用问题等等。

    Q:如何看待城市与设计之间的共生关系?

    A:关于城市与设计的共生,我更愿意把“城市”看作是广义的城市,而不是狭义的城市,不是具体的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一个城市,而是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社会变迁的缩影,这个广义的城市,在无时无刻的给出设计的方向灵感,而设计又在塑造着这个庞大的城市,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Q:如果要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设计周亮点,你会推荐?

    A:我会推荐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家天地Domus Tiandi 金宝汇分会场的“东西对弈,设计天地”年度展览;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劝业场心中势联展;751国际设计节;以及三里屯的“卢臣泰”概念装置展。

    Q:通过这次展会,希望给观众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A:其实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并不会过分的去考虑狭义的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可能更多的就是我们如何对于社会,城市,设计,生活的个人理解,我们只想把我们的理解传达给大家,我们希望我们的这种理解是准确,负责任的。所以其实最终传达的是我们对于更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设计去传达。

  • 努力体会匠人精神

    Q:是艺术家还是匠人,如何看待设计师角色定位的问题?

    A:我个人理解设计师是更介于艺术家和匠人之间的一个客观的角色。

    Q:设计师如何发挥自己该有的作用?

    A:设计师区别于艺术家与匠人,不过更有可能把艺术物化进生活,成为现实。“艺术家”是纯艺术的,“匠人”应该是传承和手艺,有时间的积淀在里面,在不知不觉的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才称之为“匠人”,而且还要有"精神” ,设计师可以具备匠人精神,但大多数不会是匠人。不能简单化的所谓艺术、所谓匠人精神,设计师有自己的客观地位,优势在于他让生活中的器物更艺术化, 使家具艺术性的可能增加,更有观念更有态度。

    Q:这么多年的设计经历,对于设计近年来有哪些感悟和理解?

    A:设计本身恰在于更少的设计,就是形式的逻辑要简单(必不要人为的制造麻烦)。但是越简单、越少的设计,处理细节就越需用心,越要对仅有的形式认真和谨慎。包括对材料对结构关系的尊重和敬畏,产生一种较少的人为的、确趋于经典的动作。形式逻辑的简单,其实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一个不错的设计大体应该是“思考”的更多而“做”的更少。做负责任的设计,对我们自己负责。

    Q:如何看待国内原创设计?

    A:对于目前好多品牌、设计、设计观点,大多置于文化概念趋同的背景之下。有极其严重的断章取义之意:新中式、新古典、禅意啥的,文化的大旗不是这么扛的。不要简单地把几种符号、几种处理手法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做传统家具,不如本本本分分做传统家具,认真去沿袭传统家具。 因为从传统木作家具衍生和变革所谓新中式,只能是让真正的东西流于简单和不确切。我们必须在这个系统里设计,加入的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讯息而不是简单视觉的东西。绝不要妥协于卑鄙的现状,我渴望看到格局与生动鲜活的理解。

    Q:长九木的家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你是如何去定位它的风格和设计走向??

    A:我希望达成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宽泛的、自由的。 长九木的风格总要水落石出,他一定是一种思想观点,具有中国文化的气息、脉络也国际化的状态,自由的态度,是一种可能性。不必矫情,无需背着文化不假思索的走来走去。

    Q:评价一下目前国内的家具行业消费群体。

    A:消费群体审美能力、消费能力还不到一个有主见的、稳定的阶段。不像欧美中产那么稳定,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生活细枝末节的诉求不确定,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有潜在需求的群体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

  • 从内心出发,实现自我

    Q:您本次参加北京设计周的目的是?将会带来什么作品?

    A:今我到北京好几天了,其实真正转的展览还不太多,我这次是受奥迪的邀请参加他们的论坛和展览的,有两件2013年的作品在751的奥迪中心展出,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Q:请您介绍一下新产品的亮点和设计理念?

    A:这两件不能算新作品吧,但是也是我的经典作品,关于计算机生成,数字化制作的作品。

    Q:如何看待城市与设计之间的共生关系?

    A:我觉得设计让一个城市充满活力,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更加进步和繁荣的表现形式。越是高级的设计水平越是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层次。

    Q:通过这次展会,希望给观众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A:我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为独立的思考,自由创造的能力,放下沉重的各种意图,从内心出发,去自我实现。所以是一种独立精神。

    Q: 如果要推荐一些值得关注的设计周亮点,您会推荐?  

    A:我看的展览还不太多,每个展里面了,偶尔会有一两个非常好的作品,这需要用心去发现,比如劝业场里面的吊起来的一件互动装置就是非常棒的,他会根据人群感应,光照下去并述说一段话,很有仪式感。

  • 朱晖

    吱音联合创始人

  • 石大宇

    "清庭"创办人暨创意总监

  • 张厌戈

    “厌式房间”创始人

  • 周宸宸

    Frank Chou 创始人

  • 刘文奇

    长九木室创始人

  • 张周捷

    新锐设计师

策划团队
  • Director 监制高翔 Sean K
  • Editor-in-chief 主编顾文静 Pepper Gu
  • Reporter 记者梁铭杰 张明慧
  • Editor 编辑吴焰超 滕夏枫
  • Designer 设计吴怡颖 Wing Wu
  • Engineer 前端张冰玲 Bingling Zhang